欢迎您的到来!
今天是2018年10月19日15:32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介绍 > 年度工作报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12年度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2-12-25 15:53: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2012 年,我会围绕环境保护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年度工作计划,一年来,在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科普水平、奖励先进、举荐人才、以及服务环保中心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加强学会自身建设

1.召开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1 月7-8 日,在京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进行理事会换届,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选举产生了理事长和副理事长、秘书长,并通过了关于邀请名誉会长、名誉理事长,聘请顾问和授予名誉理事的决定;听取并审议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修改了中国环境科学会章程等。同期召开了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了2012 年学会主要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常务理事会议事规则》。

2.召开2012 年分支机构工作会议。3月底,在京举办了2012 年分支机构工作会议,我会所属38个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及代表共80 余人参加。会议听取了各分支机构2011年的工作总结和2012 年工作计划,部署了“十二五”期间分支机构工作总体思路和2012 年工作安排。王玉庆理事长对如何做好分支机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3.召开全国环境学会秘书长工作会。6月25日,在南宁召开了全国环境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23 个省市学会的秘书长及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以新时期如何做好学会工作为主题进行了经验交流。

4.组织召开了单位会员交流会。6 月26 日在南宁召开了单位会员交流会,40 多家单位会员的代表共50 余人参加会议,就如何参与学会工作,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5.组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鉴》编撰工作。根据七届一次常务理事会建议,成立了年鉴编委会,制定了年鉴编写大纲,向分支机构、地方学会和单位会员发出了年鉴编写的通知。2011年度年鉴年底前出版。

6.召开第二届单位会员交流年会。8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单位会员交流年会,以“政企对话、产学合作、科技创新、产品升级”为主题,围绕“十二五”环保科技创新、环保产业发展等问题展开了广泛交流和讨论。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国务院参事刘燕华和王玉庆理事长做了重要讲话。环保部、中国科协有关部门,台湾永续发展基金会和中节能环保集团等我会会员单位代表300 余人与会,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7.分支机构工作取得新进展。各分支机构充分发挥专业特点,举办了各类专题学术交流活动40 多次,与会人员5000 余人次,收到论文2000 余篇,会议规模愈来愈大。在促进学科发展、普及专业知识及开展国际交流等环保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8.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党的工作进一步加强。秘书处在职人员专业结构基本成型,中层干部初部实现年轻化,党员队伍不断扩大,经上级批准,7 月我会成立了党总支,由一个支部调整扩大为3 个支部;10月底,我会三名年轻同志被聘任为中层干部;3 月,《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被评为“环境保护部直属机关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经评估审查,我会被民政部评为5A 等级,标志着我会进入了国家一流社团的行列。

9.《环境与生活》杂志积极探索市场化进程。《环境与生活》杂志影响力不断加大,发行量稳步上升,在有关绿色消费等社会关切问题上做的深度系列报道,由于内容质量精良,获得读者的好评,被新浪环保频道作为重点专题在网络大力推介。“环境与生活网”运行短短几个月,已经被20几个国家的用户关注。在经营方面,杂志社成功策划“中国青少年环境监督计划”,并作为特别资助项目,获得100 万元的丰田环保奖。

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1.成功召开2012 年学术年会。6月,在广西南宁召开了以“环境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为主题的学术年会,环境保护部吴晓青副部长到会并做重要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中国科学院院士吕达仁,学会副理事长杨朝飞,环保部科技司司长赵英民等分别作了主旨报告。本次年会还设一个高峰论坛和八个专题分会场,分别围绕绿色转型等领域展开研讨,共有约200 名专家学者作了报告,集中介绍了相应领域的技术进展。全国环保界专家学者近1000 人参加了本届年会。开幕式上还颁发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光大国际优秀论文奖”、“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首届环保科普动漫创意大赛奖”等奖项,共有33 篇论文,72 项环保动漫作品获奖。中国科协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到会并讲话。

2.成功举办“2012 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4月底,我会在台北市成功举办以“加速推动两岸环保交流,共创环境永续发展新时代”为主题的“2012 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针对“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防治”等六个专题进行交流研讨,并就推动两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合作前景展开了讨论,受到两岸媒体的高度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会上,共有53 人分别作主旨发言、专题发言,共收录论文40 篇。这是大陆环保系统首个高层次、大规模的赴台学术访问团,也是环境保护部2012 年对台交流的重要活动之一,受到主管副部长专题会议的充分肯定。

3.举办第十六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细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研讨会”。2012年3月,我会在厦门组织召开了第十六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细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研讨会”,会上就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及措施等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为有效推动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深入交流和研讨我国脱硫、脱硝、脱汞、除尘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加快现有燃煤电厂脱硫增容改造和脱硝设施建设,推进钢铁、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综合治理,加强治理技术、治理工程实践等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会专家代表约200 人。

4.召开“危险化学品废弃物污染防治及风险管理研讨会”。2012年3月,我会在深圳组织召开了“危险化学品废弃物污染防治及风险管理研讨会”,就环境管理类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和污染场地的管理与处置、危险化学品污染控制技术、化学催化降解技术、生物与植物修复技术、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监测方法与技术等领域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讨。参会专家代表约70 人。

5.召开“首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我会于5月底在福州召开了首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该论坛以搭建环境学科公共交流平台、建立环境科技统一战线为目标,以“产学研用”交流合作为特色,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高层次研讨活动。论坛邀请清华大学郝吉名院士、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孟伟院士为主席,并得到了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本届论坛对环境学科的发展与科技需求、环境科技创新与人才的培养、环境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转移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大专院校、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研究院多及环保系统内科学研究院院长120余人参会。

6.开展两岸环保学术交流活动。一是7月6日至12日,受污防司委托在京举办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学术研讨会”,台湾陈家洵等12 位教授来京与会交流;二是于10月4日至10日,我会应邀组织(由环境规划院洪亚雄院长为团长)10 人专家团赴台出席了“两岸土壤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学术研讨会”,进行了交流考察活动,环保部周生贤部长对此次两岸环保领域交流工作及所取得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三是为落实海协会与海基会在第八次会谈关于“积极推动两岸业务主管部门就两岸空气品质监测技术交流议题开展交流与研讨”的意见,我会应邀组织了环保部污防司、中国环科院等6个单位组成的代表团于11 月18 日至23 日赴台进行了两岸大气保护交流等领域的交流考察活动。

7.开展双边环保交流。一是举办了“第三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文明学术沙龙”,大会开幕式于11 月17 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环保部李干杰副部长、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我会王玉庆理事长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多名国外专家与会,我国环保领域专家500余人出席会议。大会围绕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两天的研讨交流,共收集论文175 篇,并汇编成论文集出版;同期举办“第四届生态文明学术沙龙”,23 位专家就生态文明的哲学思考、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与资源利用三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交流,交流内容经收集整理后亦将汇编出版;二是应韩国环境产业技术院(KEITI)邀请,我会任官平秘书长等3人于2012 年9 月11日至15日赴韩国出席第五届国际环境技术验证论坛,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国代表进行了积极有效的交流,为我国环境技术验证评价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三是应美国水环境联盟(WEF)邀请,我会组织中国环科院等单位6人代表团于9 月29 日至10 月4 日赴美出席了第八十五届水环境联盟技术展示会及研讨会,与与会各国代表进行了交流。期间,与WEF委员就水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合作意向进行了交谈,拜会了全球华人科学家环境论坛海外主席、召集人方丹群教授,并对2013 年全球华人科学家环境论坛活动进行了安排。

8.合作开展学术交流。一是我会联合四家全国学会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六分会场“环境保护与经济转型”研讨会于9 月8 日和9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金鉴明、任振海、张懿3 位院士及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机关及企业的8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收到论文33 篇; 二是我会联合环保部南京环科所共同举办的“2012 年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于10 月23日-24 日在南京市举办,张全兴、王超院士、环保部及江苏省环保领域200 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共收录论文80 余篇;三是我会主办,厦门市环保局和厦门环境科学学会承办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解读与PM2.5 监测及防治技术高级研讨会,于10月19-21日在厦门举办。论文集共收录50余篇学术交流论文,来自全国70 个单位的130多名代表参加交流会;四是我会主办,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和中南民族大学协办的“第二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2 年首届学术年会”11月10日至11 日在武汉市召开。共收到论文170余篇,有53 位专家发言交流,来自全国各地从事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的专家代表共300 多人出席了会议;五是我会和四川大学于11月18 -19日在北京联合召开的“生命周期评价(LCA)数据库建设与路线图研讨会”,120余人到会交流;六是中国科协、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定于12月4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我会负责牵头协办。

9.分支机构重点学术交流。

一是5月17-19日,“2012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第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市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办公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相关领域的环保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332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收录论文共计149篇;

二是9月5-7日,固体废物分会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第七届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来自30多个国家的研究单位、企业及政府部门的约45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全文120篇,《第七届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将由Elsevier 出版社全文出版并提交EI、ISTP 检索;

三是11月7 日-10日大气环境分会在山东省青岛市隆重举行“第19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7名院士和400 多位专家学者参会交流;

四是11月17-18日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在天津召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2012 年年会,同期还召开了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全会和全国环境规划院(所)长联席会议。会议主题为:“环境保护规划:实施与支撑”;

五是11月3日,“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研讨会暨2012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管理分会年会”在北京举办,此次年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管理分会与政研中心联合主办,旨在贯彻落实周生贤部长在“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中关于推动加快实现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讲话要求。

10.办好学术期刊,推荐优秀论文评奖。《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审理稿件2000余篇,出版正刊12期,增刊3期,共发表优质论文400 余篇。已出版“环境一号卫星成果专辑”与“环评法颁布10年纪念专辑”,11月出版“环境评价专辑”增刊;4月,“定量RT-PCR 检测雌二醇诱导的青鳉鱼基因表达”等三篇发表在《中国环境科学》上论文荣获马塔切纳基金会授予“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10月,我会又推荐2篇论文参加“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评选。

三、深入开展科学普及工作

1.进一步加强环保系统科普统筹协调工作。一是受环保部科技司委托,组织召开了2012年全民科学素质环保工作联席会,总结2011年工作,讨论部署2012年工作;完成了《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环保科普工作方案》的征求意见及修订工作,《工作方案》已由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于5月21日印发;二是3月8 日,环境保护部科技司委托我会组织有关司局部门和直属单位在北京召开2012年全民科学素质环保工作联席会,总结2011年工作,讨论研究了2012年环保科普工作实施方案及2013年工作设想;三是编印了三期《全民科学素质环保工作动态》;四是组织完成了对第三批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的作专家评审和实地考察等工作,近期对入围基地进行公示和授牌,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的队伍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持续深入地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2011年,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作为一项重要措施被写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中。2012年活动继续坚持“让环保科普走进农村,走进田间,走进农民心间”的宗旨,以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宣传主题,共有13个省(市)环境科学学会、70余所高校的近500支环保科普专项小分队参与到活动中,海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和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是首次组织参与到活动中。9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全国1200多个农村村庄,通过集市宣讲、自编环保短剧、开设小学环保课堂、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将环保科普知识带到农民身边,取得了良好成效。11月底,在海南大学组织召开了该项活动的经验总结和表彰会。

3.组织召开2012年环保科普论坛。6月25-26日,在广西南宁召开“2012年环保科普论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辛兵,科技部政策司人才科普处处长邱成利、环保部科技司科技处处长禹军、环保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中国科普所副所长姚义贤、著名环保人士廖晓义、郭耕出席论坛,参加论坛的还有各省环境科学学会、宣教中心、地方科协、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相关研究机构和环保志愿者代表120余人。与会专家的报告内容精彩详实,生动有趣,论坛现场气氛极其热烈,掌声不断,与会领导和专家在报告结束后,分别围绕“文化大发展背景下的环保科普创新”和“环保科普实践与思考”两个主要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与现场观众积极互动;参会代表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环保科普实践中的经验,并就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向专家进行了咨询。论坛期间,与会领导和专家在报告结束后,分别围绕“文化大发展背景下的环保科普创新”和“环保科普实践与思考”两个主要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与现场观众积极互动;参会代表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环保科普实践中的经验,并就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向专家进行了咨询。

4.成功举办“首届环保科普动漫创意大赛”。为促进环保科普文化发展,繁荣环保科普资源创作,征集一批高品位、高水准的环保科普作品,促进环保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为提升公民环境科学素质水平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我会于今年3月启动了“心环保 新生活”首届环保科普动漫创意大赛,以“我身边的环保知识和环保行为”为创作主题,共收到动画作品87部,漫画作品844幅。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共评出72项作品获奖。优秀获奖作品将在北京电视台卡酷少儿卫视等合作媒体进行展播。6月25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广西南宁隆重召开2012年学术年会,年会开幕式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等领导为环保科普动漫创意大赛获奖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9月19日,2013年“心环保,新生活,全国环保科普创意大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学会理事长王玉庆、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纳翔、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禹军处长、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司调研员邱成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官平、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中国教育台中线传媒总经理陈宏、著名科普漫画家缪印堂、青海卫视《天天低碳》主持人周林灯(环保科普形象大使)和媒体代表40多人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5.加强环保科普资源开发,建成资源共享平台。一是制定环保科普图书开发编写方案,为社会大众提供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群众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科普作品,我会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围绕环境保护中心工作,以传播环保科普知识、提高公众素质为目标,开发创作一套环保科普精品图书。为此,组织制定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十二五”环保科普图书编写工作方案》,围绕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化、物理污染、农村环境整治、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环境与健康等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开发一套35册左右的高质量环保科普基础图书,后期将以环保科普基础图书为基础,以动画、漫画、游戏等为主要形式进行深度开发。目前已经按照图书编写工作方案有计划的进行推进,2012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知识问答》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除了在各地新华书店上架外,还寄送各地政府、环保局、建设局等单位;《水环境保护知识问答》、《土壤污染防治知识问答》、《噪声与振动知识问答》、《铅污染防治知识问答》、《汞污染防治知识问答》等图书正在编写和配图当中。此外还完成了三集科教片《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宣传片》摄制工作,明年初将在CCTV7 播出。二是2010年,我会承担了“环保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项目,目前已完成主要任务,通过该项目,不仅对相关环保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重点是搭建了我国首个以环保科普资源库为核心,以资源共享为特色的数字化环保科普资源共享专业网络平台—“中国环保科普资源网”。平台实现了知识检索查询功能、在线互动功能、在线多媒体播放功能、资源下载功能、资源信息上传发布功能等基本功能。目前已经储备资源总量超过100G,可以向公众提供知识、信息、图书、挂图、画册、漫画、游戏、卡通短片、影视资料等各类共享资源。

6.积极参与科普公益宣传活动。一是4月16 日-22 日我会联合多家学会积极参与了“第4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活动,发放了多类环保科普知识图书、音像资料,开展了一系列现场科普活动;二是在6月和9月,我会配合环保部科技司,在河北围场开展中小学生农村环保科普帮扶活动,向围场县第一小学捐赠了总价值6.5 万元的科普图书、音像制品、体育用品及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科普宣传设备,组织北京育英学校和围场二中的师生围绕环保人点和绿色教学进行了交流,有关领导为县第一小学环保志愿者宣传队授予队旗;三是9月参与“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进毕节”活动,我会捐赠了各类农村科普图书、宣传册、挂图等科普资源,价值1 万元;并组织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环保专家进村入户开展环保专家开展讲座,传授实用农村环保知识,受到了当地农民热烈欢迎;四是我会与龙湖地产合作,开展了社区环保科普宣传试点活动。共张贴海报400多张,向社区居民宣传普及有关pm2.5、衣食住行中的绿色消费等科普知识,受到了居民的好评;五是聘请专家开展了农村环保科普专题培训,针对农村环保问题和农村科普活动技巧与方法对志愿者骨干集中培训,取得了“以一带十,十传一百”的效果。

四、人才举荐及科技评价与推广工作

1.完成了“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技奖”评选工作并编制技术奖汇编。经过公开征集、资料整理、形式审查、专家会议评审,“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技奖”工作圆满完成。共有67 个项目获得2012 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6 项,二等奖27 项,三等奖34项。2011年的获奖项目通过公示、公告、异议等环节后,颁奖大会于3 月与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同时举行,环保部正式发文公告了获奖项目并颁发环保奖获奖证书。

今年年中,我会组织汇编并正式出版了《“十一五”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汇编》(上、下册/套),包含“十一五”期间共227 项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的成果。其中,一等奖21项,二等奖78项,三等奖128项。

2.向国家科技奖和中国专利奖的项目推荐工作。一是按照国家奖励办的要求,推荐国家技术发明奖1 项、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3 项。其中《固体废物分质资源化及其二次污梁控制关键技术》荣获2012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二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荐第十四届专利奖项目的推荐工作(5 个项目)。其中《大气成分垂直分布探测的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方法与装置》和《一种检测农药挥发性的装置》两个项目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

3.组织开展优秀科技工作的评价推荐工作。一是组织开展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推荐工作。按照中国科协通知要求,经各分支机构、地方学会和单位会员进行推选,以及专家评审会评审,最终推选出吴舜泽等4 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并向中国科协推荐。二是开展了“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优秀学会工作者”、“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依据我会章程和有关规定,在我会分支机构、地方学会、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中开展的“三项奖”推荐评选活动,目前已完成部分推荐和初审工作。

4.大力推进环境技术评价制度改革创新。完成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中的两个子题“水污染防治技术验证评估体系研究”、“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学研究”的全部研究工作,形成2 个研究报告,3 个管理文件,8 个规范指南,和1 个典型案例研究的丰硕成果,并顺利通过验收。验收专家认为我会完成的环境技术评价制度框架和实施方案、评价指标、方法体系、上层管理技术文件等可操作性强,能够直接指导环境技术管理和评价工作。今年5 月,依托研究成果,向环保部提交了《关于加快实施环境保护技术验证评价制度的建议》。此外,对《高耗能行业污染减排自愿协议制度研究》等13项科技成果鉴定及推广工作。

依托水专项完成了国内首个环境技术验证案例,对环境技术验证评价制度的组织机构、实施流程、测试分析、验证评价等设计内容进行了实证,该案例的完成对环境技术验证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推行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为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技术评价体系与制度,积极应对国际环境技术市场竞争,积极参与环境技术验证ISO 国际标准的建立, 1 月组织了中国-丹麦ETV讨论会;9 月代表环保部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了在韩国举办的第5 届国际环境技术验证论坛,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国代表进行了积极有效的交流,为我国环境技术验证评价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5.积极开展机构评价工作。主动承担了环境类工程教育认证分委员会职能。2012 年,我会组织建立了完备的认证工作机制,配备专门人员,组织认证专家,完成对中南大学、天津大学两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证评估工作,完成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的复评工作。目前我会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已经顺利展开;完成了环境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秘书处挂靠我会的工作,参加了高教司组织的2 次培训,组织专家完成了专业标准初稿的修改工作,协助组织了一次高校环境专业的现场考查工作。11月16日,召开了分委员会会议,会议总结了今年工作,安排了明年工作,讨论通过了四个大学认证报告, 并对秘书处提出的《工作规程》草案进行了讨论。

6.开展了“环境友好型技术产品”推介工作。依据环保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以第三方审核与信息披露的方式向社会发布企业相关技术产品环保性能的信息,推荐一批科技含量高、治污效果好、资源消耗低、先进实用、保障公众环境权益及消费者健康的环境友好型技术产品,为社会提供绿色服务。截止到2012 年11 月申报企业65 家,通过审核披露的企业48 家。同学会领导和专家一起起草和研讨出台“环境友好型技术产品扶持基地”的审核导则工作,作为衡量标准,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延伸服务工作。

五、为政府及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1.参与决策咨询工作。一是接受环保部科技司委托,继续对领导批示件的技术有效性、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的日常管理等进行决策咨询和日常管理,完成8 个领导批示件的意见函、1 个工程技术中心指导意见、2 个中心验收和4 个中心立项的审查等工作。二是完成了对环境污染侵权责任法律适用司法解释(草案)的调研、征集意见工作。三是提交了“加强环境与健康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步骤实施淘汰氰化电镀的建议”、“室内空气质量和健康调查”、“印刷线路板生产废水的治理及发展”、“加强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等决策咨询建议。

2.承担政策标准规范编制及课题研究工作。我会承担各类环保科研项目22项,其中,主持了6项、参与了3项国家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文件和《“十二五”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染料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火电厂烟气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技术规范》3个规范指南征求意见稿,完成《味精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的送审稿和报送稿,完成《脱硫石膏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技术政策初稿,参与完成《电镀工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的报送稿。在政策研究方面,承担了《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处理和处置管理技术研究》、《环保产业推进政策制度链强化设计与调查指标规范制定》、《典型铅生产过程含铅废物风险控制及环境安全评价集成技术研究》、《环境铅、镉污染的人群健康危害法律监管研究》、《环评中的健康影响评价准则及化学污染因子健康影响评价方法研究》、《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基本数据集与信息共享关键技术研究》等6个环保公益研究项目的有关课题研究任务。

3.完成《环境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出版《“十一五”中国环境学科发展报告》。 3 月14 日召开审定工作会议,通报了名词词典工作进展情况,介绍了国家名词委对词典初稿的意见及工作要求;介绍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三个组的编写情况;确定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安排。《环境科技名词》拟于2012 年底正式出版。为总结“十一五”期间环境学科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学会组织22个分支机构,200余位环境领域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80万字的《“十一五”中国环境学科发展报告》,报告包括1个综合报告和22个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综述了“十一五”间环境学科的重点研究进展,在客观评价主要专业领域发展现状、水平、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环境学科未来5-10年的研究开发重点与方向。专题报告从环境基础学科、环境介质及技术要素、决策支持等视角,分别回顾和评述“十一五”间国内在该学科中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国内外比较分析,指出战略需求、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等。该报告将成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环境学科前沿动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研究开发成果传播的重要平台。

4.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完成了贵州凯里、贵州榕江、内蒙古喀喇沁旗、内蒙古敖汉旗等多例环境污染损害案例的咨询服务工作;开展了无氰镀金技术生命周期评价和推广应用工作。

5.组织编辑出版了《生态文明学术沙龙文集》。将在2008年12 月、2010 年2 月、2011 年11 月三届“生态文明学术沙龙”探讨和质疑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成果进行了整理,让更多的人分享并产生激发、启迪作用,使今后这一主题的研讨更加深入,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好的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我会于2011 年参加了由民政部组织的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2012 年6 月19 日,民政部(民发〔2012〕98 号)文件正式公布了评估结果,我会被评为最高的5A 等级。全国性学术类社团组织共有127 家参评,仅有3 家获得5A 等级,占2.4%。标志着我会进入了国家一流社团的行列。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环保科普365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