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
今天是2018年10月19日15:32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境要闻
选择好项目 先脱贫后致富—生态环境部第8扶贫工作小组赴围场调研
发布时间: 2019-01-18 10:58: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生态环境部

9月6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主任、驻村扶贫协调联络组组长陈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带领,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对外合作中心、学会等16位同志来到围场县定点帮扶的6个村——哈字村、八顷村、桃山村、要路沟村、八号地村和牌楼村(简称“哈八桃”和“要八牌”)调研慰问。

贫困户人均3000元住新房

9月6日下午,工作组来到围场县城子镇桃山村,两栋6层的住宅楼,旁边还有几排独门小院已经竣工,这是桃山村用于异地搬迁的安置用房。

 

在桃山村,用于异地搬迁安置的住宅楼和平房已经竣工。

城子镇驻村扶贫干部房建忠介绍:“在这个居民点共有75套楼房,14户独院,每套房子100多平方米,根据村民个人意愿选楼房或独院平房。村里的贫困户,每人交3000元即可住上这样的新房,而非贫困户每人要交1万元。”提到取暖问题,房建忠说,这些新房在建设时就加装了地暖,目前正在协调从热泵站将热水接入各户,实现集体供暖,“原本计划10月入住,但因供暖问题还没解决,可能会推迟。”

陈亮问当地干部:“让农民住上楼房,生活污水怎么排放?”城子镇的书记回答,地下管网已铺设完毕,计划在附近建设化粪池和污水处理厂,将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陈亮说:“要针对实际情况,不一定要投很多钱建污水处理厂,可利用新技术,通过投放添加剂,将污水无害处理后直接灌溉农田,国内已有成功推广案例。”工作组提醒,建设化粪池要跟居民点有合适距离,还要考虑风向,不能让老百姓闻到臭味,还要考虑地势,方便将无害化处理的粪肥水直接灌溉农田。

农民住上楼房后,农机、农具、粮食及其他杂物如何存放?房建忠解释说,已在旁边规划好仓库和农机停放库房,供村民使用,“但这不属于扶贫资助项目,使用者要按实际所需面积数量有偿使用。”

让孩子从身边事了解生态环保

贫困山村的儿童由于条件所限,对外界了解较少,为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并树立生态环保意识,第8扶贫工作小组为当地捐赠了无汞产品,有无汞电池、无汞体温计和血压计、无汞灯管等,总价值约7万元。这些产品由中国照明电器工业协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提供。

9月6日下午,在城子镇八顷村村委会举行的捐赠仪式上,陈亮问一位小学生:“小朋友,你知道汞吗?”小学生摇摇头,陈亮主任解释,“就是水银,体温表下边的小圆球里就是,水银是有害的。”小学生听着直点头。

中国照明电器工业协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代表孙雅娟工程师说:“希望通过捐赠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了解汞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远离汞。协会也会在全国范围内更加大力推广使用无汞产品。”

在城子镇八顷村村委会,小学生们接受由中国照明电器工业协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和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捐赠的无汞体温计和血压计、无汞灯管、无汞电池。

9月7日上午,工作组来到围场县下伙房乡八号地村,这个村的幼儿园有11个孩子,1名老师。老师介绍说,为缓解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没人带的难题,幼儿园可接收超过4个月的孩子。本次调研慰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向6个贫困村的幼儿园捐赠了价值约3万元的绘本、益智玩具、橡皮泥和蜡笔等学习用品。

随后工作组慰问了部分贫困户,其中刘景德老人的家庭颇为不幸,老夫妻都80岁了,4个儿子中有两个因矽肺病去世或生病,王志华亲手送上1500元慰问金,希望能帮这个不幸的家庭缓解一点困境,并表示今后将随时关注这个困难家庭,务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八号地村办幼儿园,工作组询问孩子们的生活情况。

发展好项目 先脱贫后致富

充分了解定点帮扶6个村的项目进展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和需求,确保扶贫资金帮扶项目扎实有序推进,是工作组的主要任务。工作组实地了解了八顷村玫珑瓜种植、桃山村异地搬迁、要路沟村食用菌扶贫项目、八号地村养殖小区建设扶贫项目、牌楼村蔬菜综合交易市场扶贫项目。工作组深入现场认真考察每一个项目的进展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叮嘱各村要进一步运营好这些项目,为六村带来切实可持续的收入。

牌楼乡牌楼村刚建成一座总投资350万元,占地600平方米的保鲜库,村支书介绍说,保鲜库由多家帮扶单位出资,建成后可储存土豆、香菇、羊肚菌等邻近地区所产的多种食材,为转运销售提供便利。在得知保鲜库还没完成外墙保温层时,陈亮说,外墙一定要有保温层,否则会大幅增加能耗。

在城子镇八顷村的塑料大棚里,一排排瓜秧攀援铁丝向上生长,瓜秧两侧吊挂着圆形网纹瓜。驻村干部说:“这就是外经办介绍引进的玫珑瓜,还有3天就能采摘了。”从日本引进技术培育的玫珑瓜,被称为“瓜中贵族”,从海南岛到内蒙古都有种植,主要出口日本,在日本超市里切片卖,一片合人民币近30元钱。玫珑瓜入口脆甜,跟哈密瓜有点像,但又多了一种似奶如蜜的感觉。村干部介绍,玫珑瓜一般在7月中下旬左右种,55天后采摘。玫珑瓜对土壤、水、肥要求严格,打芽、防虫都需要专业技术员指导,目前海南的合作公司,向他们提供大棚再派人指导技术。在种植玫珑瓜前,大棚还可以种植羊肚菌。

                                

 

在八顷村的大棚内,有“瓜中贵族”美誉的玫珑瓜即将成熟。

半截塔镇要路沟成立的春会合作社与一家食用菌公司协手推动脱贫攻坚,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推荐贫困户就业;公司负责制作菌棒、技术指导和鲜菇回收。公司+种植户+合作社的方式,开辟了产业扶贫的新思路。50亩土地流转可为合作社带来每年3万元的收入,大棚可吸收40人就业,年人均收入可达3万元。村民也可以承包大棚种植香菇,公司以成本价提供菌棒和回收产品。陈亮说:“这种模式非常好,让来投资的企业有钱赚,村民也能脱贫,共赢才能持续发展。”

 

要路沟村采取“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的形式,通过种植香菇带动脱贫。

在下伙房乡八号地村所属的小湖泗汰沟内,村干部介绍说,计划在这条沟内建一个养牛场。工作组建议要经过充分论证,比如青储饲料是否充足,市场怎么打开,种牛资源如何解决等,盲目建设会造成人财物损失,更影响贫困户对我们扶贫项目的信心。

乡村垃圾处理还不到位

9月7日上午,在下伙房乡政府会议室,工作组召开了各乡镇领导、6村干部、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讨论项目进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下伙房乡党委书记关孟凤说:“当前农村的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乡政府附近有个垃圾堆放点,主要是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几天内就有四五十吨堆在那里,时间长了臭味很大,下雨时污水横流,严重污染环境,也影响百姓健康。”半截塔镇副镇长陈立恒说,该镇建了个垃圾处理厂,但防渗没做好,已有污水流出,加上农民盖房的建筑垃圾堆放在河边,有检查时就把垃圾推到河里,河道治理时就挖出来再堆在河边,来回折腾造成的污染更大。镇上和村里都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在八号地村村委会,工作组成员与当地干部合影。

陈亮总结说,当前阶段的脱贫攻坚是主要任务,各村要注重“一村一策”,发挥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县、乡镇两级政府统筹全局,做好各村协调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形成内生机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以项目带动脱贫,继而走上致富路。要积极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的作用,党员要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针对各村面临的实际需求,工作组有关单位都要做好规划,努力协助解决。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环保科普365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