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
今天是2018年10月19日15:32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历史专题
我会成功召开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十周年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18-03-29 16:07: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2017年723日,我会联合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青岛成功举办“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十周年研讨会”,对认证工作进行总结回顾与展示。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13位委员和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近350位老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郝吉明院士分析了国家当前形势对环保领域人才的需求方向,通过梳理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发展历程,总结了认证工作的经验教训。他指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要尊重专业特色,扎实稳妥推进专业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人才培养体系(关注“学生学到什么”)的建立,形成“评价-改进-再评价”闭环管理的持续改进质量文化。随后,来自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0位认证专家,分别从认证理念、标准解读、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并通过实际案例对认证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开展认证对专业的改进与提高作用。与会教师对会议内容给予充分肯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发起构建国际工程教育与工程师互认体系,并签订了《华盛顿协议》。为推进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加快高等工程教育与国际工程教育互认体系接轨,尽早加入《华盛顿协议》,2006年开始,经国务院批准,由教育部牵头在我国开展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成立了“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和“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并由中国科协负责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对外合作工作。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42号)精神,20078月,以我会副理事长、环境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郝吉明院士为组长,清华大学牵头并联合环保方面的高校、研究单位、学会、协会等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环境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同年在同济大学和南京大学首次开展环境类专业认证工作。经过5年的工作实践,20124月,在环保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正式成立,秘书处挂靠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166月,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该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专业认证结果得到其他成员的认可。通过认证专业的毕业生拥有在其他成员国(地区)内申请注册工程师的条件与资格,享有与其他成员国(地区)毕业生同等待遇,这对于推进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推进工程师注册的国际互认具有重要意义。

十年来,国内已经完成了37所高校的55次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帮助国内环境工程专业初步建立了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内部评价体系,为工程教育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1月,黄润秋副部长当选为学会理事长,提出“建设国际一流学会,推动环保科技创新,服务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针,秘书处认真落实,加紧推进“学术交流”、“科技评价”、“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的“大学术”战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基础的核心工作,是学会密切联系环境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抓手,对于培育环境人才和环境科技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会将以专业认证十周年活动为新起点,在中国科协、环境保护部的大力支持下,与认证委员会、认证专家一道,坚持对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的严谨态度,一如既往的做好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协助国家强化环保人才体系建设,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贡献力量。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环保科普365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